E
E E
00:00
奮起湖海拔約1400公尺,早期因爲東、西、北三面環山,中間地勢低窪,形狀像「畚箕」,而閩南語的「盆地」叫「湖仔」,因此被稱為「畚箕湖」,後來改為發音相近的「奮起湖」。

早期在奮起湖地區的居民,主要從事抽藤、砍材、鋸板等產業活動,在鐵路尚未開闢前,聚落的形成從下腳店仔開始聚集,也就是今日的老老街一帶。後來,因阿里山林業資源的發現與阿里山林業鐵路的興建,使得奮起湖成為非常重要的中繼站,帶來大量的伐木工人、造林工、鐵路員工在此生活,也有更多的商貿店家在此經營。林業鐵路帶動鐵道周圍的繁華,讓聚落因此逐漸向鐵道周邊遷移,而有如今的奮起湖老街。

然而,1982年因為阿里山公路的開通,鐵路的需求大為下降,使奮起湖觀光趨近沒落,直到阿里山林業鐵路觀光的復甦與提升,如「999專案」的阿里山號、中興號提升為「中興直達對快」,至近年奮起湖車庫的修復完工、福森號與栩悅號的出現等等,在林鐵多元的營運中,也再度為奮起湖帶來人潮,成為阿里山必經的旅遊熱點。